“一道梅干菜扣肉用了5克味精”——沪上首推饭店食材原料可追溯系统并将全市推广。
一道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梅干菜扣肉,其主料、辅料甚至到调料却都有着不同的“出身”。饭店烧制所需的食材究竟从何而来?用量多少?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这些问题今后消费者在点菜时通过自助终端就能一一查悉。昨天,在市烹饪协会指导下开发研制的餐饮原料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首次亮相,并将在今后向全市100~200家知名品牌连锁餐饮企业推广。
最新一份《2011上海餐饮行业采购供应趋势报告》显示,在选择供应商时,与2009年调查中首选价格的情况不同,今年餐饮采购经理人、总厨普遍将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作为首要条件,其次才是价格,再次为服务。而目前,仅有三分之一的采购经理人对供应商表示满意,希望供应商在食品供应链安全、快速响应、物流配送等方面服务能级提高。
针对近期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餐饮企业的安全采购需求,市烹饪行业昨天牵头举办了2011上海餐饮采供对接会,为餐饮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打造绿色安全的采购供应链。活动现场,近百家品牌供应商为采购方展示了肉禽蛋、水产品、粮油、蔬菜、菌菇、冷冻食品、调味品、咖啡奶酪、酒类、
餐饮软件、厨房设备等10余大类的产品。
期间,一台餐饮原料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消费者通过自助操作,就可以追溯到该饭店目前54个经典菜肴的“来源”,包括原材料产地、供应商、菜肴信息等内容,此外,原材料种养殖、检测、品质、生长环境等信息也一一记录在案,让消费者吃得明明白白。如一道梅干菜扣肉,其中五花肉用料500克,出自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另外还有笋干菜、芥兰,甚至味精和精制油的用量和出处都一一罗列。而每个供应商应该具备的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相关资质证书及有效期都可查实。有了这个追溯系统,消费者如果发现菜味不对可向饭店及时反映投诉,而如果菜品发生质量问题,饭店也可迅速反应,追溯源头终止原料供应。
市烹饪协会秘书长陈娟娟表示,目前在绍兴饭店率先试点的基础上,将逐步向中华餐饮名店,上海餐饮名店、特级酒家等一批餐饮企业推广应用,主要有和记小菜、丰收日、
苏浙汇、避风塘、小南国等等知名品牌企业,预计覆盖范围在100~200家左右。